近年來,隨著國家重點逐步轉移至農村,百姓生化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村城鎮不分家成為常態化。
從污水處理的角度來看,自來水的普及,衛生潔具、洗衣機、沐浴等設施也走進平常百姓家,導致農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增加。傳統農家肥料的“失寵”、大量化肥的使用,導致農村生活污水失去重要消化途徑。
若生活污水處理追不上城鎮化進程,將會對生態環境及農村居民生活產生嚴重威脅。因此,農村污水合理處理備受國家關注。
在最新的《關于加快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的指導意見》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明確提出,我國應當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鄉村宜采用小型化、生態化、分散化的污水處理模式和處理工藝,合理確定排放標準,推動農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
2008年起,我國農村污水處理初步發展。主要圍繞政策探討、資金配套和示范建設三個方面來開展,具體表現為21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的“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及相關政策配套。
發展至2015年后,我國農村污水處理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政策及機制不斷完善、大力推進國內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目前,雖然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發展迅速,但農村污水處理滲透率依舊較低,未達到國家在“十三五”期間對農村污水處理的規劃目標(生活污水處理率≥60%)。
由國家生態環境部批準、發布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與投資指南》指出,平均一個農村污水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站)總投資金額約為3500元/噸/日,運行費用為0.8元/噸水;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廠(站)總投資金額為3000元/噸/日,運行費用為0.2元/噸。在管網費用方面,一般農村污水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站)的管網費用為污水處理廠(站)的2.5倍,而農村污水分散式污水處理廠(站)的管網費用為污水處理廠(站)的2倍。據前瞻數據顯示,結合我國農村居民整體居住較廣且分散的特點,以及目前農村污水處理滲透率、污水處理廠數量等情況,截止“十四五”末,全國農村污水處理市場空間約為2817億元。
201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善農村人居住環境的指導意見》:
推行縣城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方推進城鎮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離城鎮較遠且人口較多的村莊,可建設村級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人口較少的村莊可建設戶用污水處理設施。
2016年10月《培育發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村污水垃圾處理市場主體方案》:農村污水垃圾收集裝置,注重以整縣或區域為單元整體推進,采取ppp模式實施建管一體,加強建設和運維,鼓勵城鄉統籌、推行互聯網+環境治理模式等;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主要采取第三方治理、按量補貼的方式吸引市場主體參與,強調構建生態農業循環模式,鼓勵種養結合和資源化利用;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按照“廢棄物垃圾化、垃圾資源化”原則。
2017年2月《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累計達到全國建制村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在污水處理方面提出:重點造村莊密集度較高,人口較多的地區,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治理。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轉運和處理設施建設,包括垃圾箱、垃圾池等收集設施,垃圾轉運站、運輸車輛等轉運設施,以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2、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包括污水收集管網、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或人工濕地,氧化塘等分散式處理設施。經過整治的村莊,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達到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70%,生活污水處理率≥60%。
1、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據農村不同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積極推廣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技術,鼓勵采用生態處理工藝。加強生活污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溝渠為重點實施清淤疏浚,采取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2、鼓勵專業化、市場化建設和運行管護,有條件的地區推行城鄉垃圾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推行環境治理依效付費制度,健全服務績效評價考核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立垃圾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完善財政補貼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機制。2018年9月《關于加快制定地方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的通知》:1、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積極推廣易維護、低成本、低能耗的污水處理技術,鼓勵采用生態處理工藝。加強生活污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充分利用現有的沼氣池等污糞處理設施,強化改廁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銜接,采取適當方式對廁所糞污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嚴禁未經處理的廁所糞污直排環境。2、農村生活污水就近納入城鎮污水管網的,執行《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 31962-2015)。500立方米/天(m3/d)以上規模(含500m/d)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可參照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原則上適用于處理規模在500m3/d以下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污染物排放管理,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確定具體處理規模標準。
2018年11月《關于印發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行動計劃的通知》:1、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各?。▍^、市)要區分排水方式、排放去向等,加快制修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篩選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用技術和設施設備,采用適合本地區的污水治理技術和模式。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位,實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優先整治南水北調東線中線水源地及其輸水沿線、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環渤海區域及水質需改善的控制單元范圍內的村莊。到2020年,確保新增完成13萬個建制村的環境綜合整治任務。開展協同治理,推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加強改廁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銜接,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到2020年,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中西部有較好基礎、基本具備條件的地區,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管控。2、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結合現有環境監測網絡和農村環境質量試點監測工作,加強對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日處理能力20噸及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和畜禽規模養殖場排污口的水質監測。
2019年11月《關于引發<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運行)>的通知》:充分考慮城鄉發展、經濟社會狀況,生態環境功能區劃和農村人口分布等因素,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城鎮近郊的農村延申。離城鎮生活污水管網較遠、人口密集且不具備利用條件的村莊,可建設集中處理設施實現達標排放。人口較少、地形地勢復雜的村莊,以衛生廁所改造為重點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本文依據《關于加快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的指導意見》中的生態化、分散化,有針對性的介紹部分農村污水處理方式,歡迎水友在留言區補充。
我國農村地區的特點是面廣分散,同時各地村貌各不相同、復雜程度高。如果進行統一處理不僅施工難度較大,同時還會造成更多的資源浪費及資金浪費,因此采用分散化的方式來處理農村污水是一項兼具現實意義與經濟價值的科學方法。所謂“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指將污水、污泥等有序地投入到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相似的地面上,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等的物理、化學、生物作用,對污水、污泥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
該系統可以分為自由水面人工濕地處理系統、人工潛流濕地處理系統、垂直水流型人工濕地處理系統。一般包括污水的輸配水工程、預處理設施、污水調蓄系統、生物利用系統和統一管理與監測系統,其核心為自然生態凈化。貼合農村污水分散性強、水量不固定等需求。
快速滲濾土地處理系統主要通過建立起一個未消滲濾層并將污水分散的污水收集在一起進行統一的定量處理。 該項技術需要建立起一個由各種具有吸附性能的成分及生物、化學物組成的污水滲濾體系,這要求土質上能夠滿足污水快速滲透的要求,所以對區域性的土質要求比較高,只有在透水性高的地區才能夠選擇這種處理方式。但有一說一,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農村地區,成本低、技術要求低、易于實現將分散的農村污水進行高效處理。
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發展,屬于活性污泥改良法的延時曝氣范疇。一體化氧化溝則將生物處理和固廢分離液合二為一,無需單獨建造哦二次沉淀池,集曝氣、沉淀、泥水分離及污泥回流功能為一體,是一種農村生活污水分散處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該項工藝一般需要簡單的設備、很少的占地面積就能夠實現,同時操作管理簡單,能夠被廣泛應用,針對農村分散居住的情況建立多個處理體系,有效處理生活污水,只是這種處理系統的建立需要足夠的技術支持。
生產接觸氧化由于運用了生物膜工藝,因此是最為綠色和環保的污水處理方式。該技術主要依賴于一套生物膜工藝組成的處理體系,這種體系的建立通過處理容器內設計生物膜,通過污水與生物膜的接觸來實現污水的凈化作用,污染物被生物作用利用能夠減少污泥量。
在農村分散化的污水排放情況下,這種處理技術能夠非常易于污水處理目的的實現,雖然技術性要求比較高,但污水處理效果也最好。